唐清元,国学文化工作者,慈善事业的爱好者,他是痴迷于宗教文化的信徒,也是对于传统文化日夜兼读的学子,也是一位从事过管理和创业的赤子。在他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众多的坎坷,在从事慈善事业推广的路上艰辛无比,却依然屹立。

2000年他开始看易学方面的书,如任铁樵、杨筠松、刘伯温写的;2004年读大仲马、小仲马、莎士比亚、萧伯纳的著作,近代的有胡适先生、丰子恺先生、台湾刘墉先生的书籍,唐清元高中时期最喜欢的是郑振铎先生的书籍,如《蛰居散记》;2005年,正式接触佛教后开始阅读宗教的书籍,如李叔同和印光大师的,在道教方面,唐清元喜欢看陈撄宁和张至顺、任法融道长的著作;2009年之后基本上不读太多课外书,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报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和成考的学业,于2013年报考了工商管理专业EMBA···
早期的唐清元做过宗教用品的销售工作,做过车载摄像头的对外贸易,在百果园做过店长,在武汉经营过水果的批发,最后的他归于寂静,选择了相对稀少且寂寞的国学文化的继承和慈善事业的弘扬。

2015年开始,唐清元正式从事国学文化的传播,创办了文清堂,将道文化、易文化、慈善文化结合,借用所学的工商管理的知识为一些企业做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唐清元在武汉的初期并无讲学也无业务,苦守三年,2018年方得云开,得到一些企业的认可,聘请为企业顾问。有了平台,有了一定的温饱,他就可以将自己的慈善理念渐渐推动,把自己内心的火苗去点燃。
在2020年,唐清元在慈缘的一次专访报道也得到了武汉市广播电视台和湖北省广播电视台、中华慈善总会等几所官媒的肯定,发布了对于他宣导的慈善理念。
为这个社会带来良善之风,活着就是予人希望,予人快乐,这是他的祖父唐家奎和师长张先春的遗愿,也是唐清元的毕生理想。
常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持之以恒去做一份事业很艰难,唐清元也会陷入困境和迷茫,有时候是物质的缺乏,有时候是精神的煎熬。
他一年见到一千多客户,却发现这一千多人里真正愿意奉献社会且还是真心真意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有求行善,不明善的本质。唐清元感到自身很无助,没有力量去改变很多人,他做得比他离世的祖父和师长差了太多,太多。
在此也借用唐清元在中华慈善总会发表的一段慈善理念来说明他理解的慈善是什么,原话附下:
他倡导日行一善,提倡慈善风气要从“三小”开始。哪三小呢,三小:从小孩开始培养、从小事开始做起、从小圈子开始引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也溃于蚁穴。
慈善,顾名思义,也叫慈悲,首要明白慈悲的意义。慈为施予人快乐,悲是拔除他人之困苦,都要从内心真正发起慈悲心。富人的钱也有他们的用途,企业养活了成千上万人也是为善,明星宣导正能量也是为善,领导给人正确方向也是为善,宗教人士给浮躁的社会一处精神的净土也是为善。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每个人的慈善方式是不一样的。
慈善不可以用地位高低、身份贵贱、钱财多寡来衡量,要以内心和能承受的范围来实现,从小事慢慢做起,逐渐扩大自己的心量。

唐清元说,他希望用他微不足道的影响力和浅薄的知识能力去净化一部分黑暗面,借助现代化的自媒体等平台,引导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发起善心,了知因果,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把中华民族老祖宗教导的良善风气传承下去,那么,人间大同并非遥不可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字亦包括在内)为网络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百科参考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直接联系Q-30513-26917,请注明出处:https://www.2333.org.cn/2333/6920.html